学在中国 >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数字化的应用在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广泛。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之一。然而,数学学科因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谨性,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小学生更是对其望而生畏。技术赋能成为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突破口,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技术赋能数学探究——激发动力,培养数学意识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关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然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较难自觉进行长时间的探究学习。因此,需要借助数字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从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如数学课导入环节,精选图片、声频、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小学数学教学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获得更好的体验,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同时,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工具,如游戏、模拟实验等,让抽象概念更加形象,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探究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时,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形式进行初步探究,再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教师通过追问启发学生逐步补充完善展开图的各种情况。最后,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正方体的各个面逐次打开,各种展示图一一呈现。同时,教学软件按照展示图“141型”“132型”“222型”“33型”等11种情况进行有序分类,学生在直观、生动、有趣的过程中实践了知识,为持久开展数学深度学习增加动力。
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精准高效,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评价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它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前,借助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可以依据采集信息和反馈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一是把握评价时机,激发思维动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成果等都需要进行及时评价,如果评价过早,学生积极性会被消磨殆尽,评价晚了,学生思维难以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把握好评价时机,恰当地针对学生课上表现、观点等给予评价。如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展示各组成果,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又如学生总结、PK比赛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学生会更用心听取教师的评价内容。及时的针对性指导建议,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成为思维主体。
二是个性化评价,助力思维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基础是知识结构,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状态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更好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借助QQ群、钉钉等不仅可以开展课堂检测、作业布置,还能进行智能批阅和错题趋势分析。根据“错题趋势分析”,教师可以了解每名同学的出错情况,并针对性进行智能选题、组卷,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练习,实现精准高效教学的目标,有效助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是评价方式多样,促进思维深化。数学思维因人而异,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偏差时,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有时无法及时给予面对面的指导,而课下学生自己也无法解决。数字赋能交流,拓展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场景,也进一步优化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途径。通过互联网,教师不仅可以针对课堂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易错点等进行多次交流,而且在虚拟空间中,教师还可以给评价增加新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新颖的同时增长自信心。交流通畅的多元评价,让思维有差异的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技术赋能数学实践——多元融合,强化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增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化静为动,启迪数学思维。数学学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技术赋能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如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土豆)的体积,利用多媒体软件将用量杯测量土豆体积的过程和用长方体玻璃水槽(无刻度)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分别逐一播放,化抽象为直观,不仅能解疑释惑,还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其次,引经据典,开拓数学视野。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文化的引入和渗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数学知识,还在收获思想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灵活、丰富与创新。如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历史名题等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展现,从而启迪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最后,思维可视,实现合作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用图片或视频记录,然后通过实物展台、智慧课堂等软件,将实践过程展现给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得见”。如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知识时,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从选材、设计到制作长方体铁架和长方体纸盒的全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然后借助多媒体等软件将每名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将数字化融入数学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也是面向未来需要肩负的使命。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加速深度学习已经是共识,当学生运用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实践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在实践着自己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作者:成艳芳 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