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中国 >
诸暨市学勉中学已有124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一直根植农村,哺育乡民,发展乡村,庚续“耕读传家”和“劳动育人”的优良传统。
学校十分注重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1958年,就认真落实党“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增设“农业知识”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组织师生开荒种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采摘春茶。1960年,新建茅草山教学大楼时,全校师生到三公里外的征天水库运木料,去五公里外的骆家桥搬砖瓦,在两公里外的五显桥下挑沙泥,为学校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99年学校搬迁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办公用品、课桌凳等,都由师生肩扛车拉,运送到三公里外的新址。
这几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有关“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人”和“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利用校园占地面积大、有“五园一塘”浙江省劳动实践基地等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劳动育人”课程建设,努力实现“劳动健体,劳动增智,劳动创新,劳动树德”的育人目标。
一、劳动目标梯度化
学勉中学2000多名学生,全部住宿在学校。对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来说,通过各种劳动,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更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是很急迫的问题。因此,学校把高一年级的劳动目标定为“生活能力”,通过每天的寝室折叠被子、整理床铺、物品摆放、打扫卫生、洗涤衣服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内务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理解劳动创造环境美、生活美的重要价值。高二年级学生,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采茶、果园护理、到校村共建学农基地种田割稻等农业劳动内容,适度增强体力劳动的强度,培养各种劳动技能,达到“劳动健体”的目标,认识劳动对收获个人财富、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高三年级学生,通过项目化劳动和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等创造性劳动,通过认识植物的生长关系与生存智慧,通过劳动丰富知识、深化知识,实现“劳动增智”的目标。
值日卫生是全体学生劳动教育的必备课,校园公共面积很大,植被丰富,落叶众多。学校一直坚持不外聘员工,由师生完成全部的清卫工作。每学期开始,学校德育处制定计划,划分区域,包干到班,由班到生,一日三扫,时刻保持校园的整洁。寝室卫生和内务、包干区卫生等清卫工作,每天有专人检查,每周有评比和反馈。这样,促使学生将劳动、健体和卫生习惯有效结合,以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促进生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校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灵活安排劳动时间和劳动内容,确保劳动实践有序有效展开。如九月份安排茶园的虫害预防、青菜种植,十月份安排柑橘采摘和香榧采摘,十一月份安排果园、茶园的越冬护理和香榧加工,十二月份安排竹园越冬护理,三月份安排春茶采摘和茄子、辣椒、秋葵、冬瓜的种植和护理,四月份安排桃子采摘、春笋挖掘,五月份安排杨梅采摘,六月份安排枇杷采摘。三年时间里,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养成劳动习惯;并把这些劳动习惯,迁移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劳动内容课程化
学勉中学占地近680亩,土地地缘丰富,花草果木繁多,资源优势明显。学校因地制宜,依据“绿化、经济、课程”三结合原则,投入资金,整修了香榧园、竹园、茶园、果园、菜园、珍珠养殖水塘“五园一塘”,形成了120亩劳动基地。其中,菜园占地5亩,能种植各季蔬菜。香榧园占地20亩,购买了20万元的香榧苗,有2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57株,5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3株,年产香榧青果3000余斤。茶园占地15亩,茶树树龄在20年左右。竹园占地60亩,冬笋春笋能供应食堂。水塘20亩,能养殖各种淡水鱼。
为了充分挖掘“五园一塘”的潜力,学校发动有专长的教师,开发了“香榧”系列、“茶”系列、“竹”系列、“学校植物分类”等富有学校特色的12门劳动课程,并实施于日常的劳动教育中,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基本的劳动素养。
在香榧园,学生跟着学校聘请的赵家镇榧农,学习香榧栽培、嫁接、护理、采摘、加工等技术。在竹园,学生跟着学校教师学习护理技术,向聘请的篾匠学习竹制品制作的工艺。在茶园,学生学习茶叶的栽培与制作过程,并参加茶艺培训。在果园,聘请校外果木护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果树栽培、护理、采摘等技巧。在菜园,教师手把手教学生种植、挖垄、栽培蔬菜等方法。在珍珠养殖塘,师生共同研究珍珠养殖等奥秘。劳动内容课程化,使课程实施有兼职的责任教师和系列化的实践内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和劳动体验;明晰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内容,如工具的领取、使用和归还,劳动实践中的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协作精神的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劳动收获的总结等,更确保了劳动课程有育人的质量保证。
三、劳动课程项目化
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结合了劳动实践、生物知识、美术创意、阅读写作、土壤分析等多种课程,使劳动课程的实施成为项目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汇集了师资力量,综合了多种学习方式,丰富了劳动实践内容,增强了劳动实践的知识性和探究性,使“劳动育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综合活动。
项目化劳动实践中,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以劳动实践深化课本知识,以课本知识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让劳动有了明确的学习的目的性。
在“香榧植物组织的培养”与“香榧包装设计”这个项目式劳动中,学生通过香榧生态习性的学习,深度学习了乡土地理知识,也认识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在香榧的包装设计中,融入了“枫桥三贤”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的诗文和形象,还有枫桥东化成寺塔、五显桥等风景,理解了更多的乡土文化。文创和手工产品,结合了动手、动脑和审美,融合了学生对产品功能和文化的理解,渗透了学生的创意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增进了学生智慧、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劳动。设计和绘制的文创作品,通过拍卖的形式由学生自行拍摄,所得款项捐赠给慈善机构,体现了学生的爱心,更是一种以劳动育人的有效手段。以学校四个重要时期和枫桥景点,把“五园一塘”分别命名为景紫香榧园、忠义竹园、大东茶园、学勉果园、枫江菜园,则是学习学校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最好方式。
我校以“种植”“护理”“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辛勤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以“加工”“设计”“包装”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遵守职业道德”“遵循社会发展”“认识植物规律”为主要目标的诚实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诚信品质。劳动实践中,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以劳健体,以劳增智,以劳创新,以劳立德,体会“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美丽”的人生道理。
(作者系诸暨市学勉中学校长)
【 责任编辑 :丁萨 】